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教授

正教授



尹衍升

广州航海学院(广州交通大学筹)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海洋严酷环境使役材料与运维装备》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船舶工程材料、海洋工程装备蚀损防护、海洋极端环境材料研发。研究成果在深海石油钻采用钢及防护、雪龙号级别钢材等方面得到采用;开展了南海高湿热及深海环境多因素(特别是微生物附着蚀损)耦合条件下材料蚀损机理与防护研究,突破了有菌腐蚀试样微观检测技术;突破了深海石油钻采装备表面强化处理工艺及其防护材料制备技术。

近10余年来,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排名第一)

  •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排名第一)

  • 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06(排名第一)

  •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排名第一)

  •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排名第二)

  • 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排名第二)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2008(排名第一)

  •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发明创新特等奖,2007(排名第一)

  • 山东省省委省政府科技重奖,2009(排名第一)

  • 山东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排名第一)

  • 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排名第一)

  • 教育部材料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

  • 山东省政府聘任蓝色兴鲁计划(海洋材料)领衔科学家(2006年)

  • 山东省首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2年)

  • 创建了教育部海洋材料制备与防护技术工程中心并首任主任(2007年)

  • 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海洋材料附着),2011(排名第一)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洋材料制备),2013(排名第一)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深海材料制备),2016(排名第一)

  •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海洋材料腐蚀),2016(排名第二)

  • 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二等奖(海洋防护材料),2012(排名第一)

  • 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一等奖(海洋防护材料),2011(排名第二)

  • 海洋材料微生物附着腐蚀2010年(第一作者,科学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

  • 海洋工程材料学2006年(第一作者,科学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

  • 深海极端环境材料蚀损2017年(第一作者,科学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

  • 上海市领军人才(2012年)

  • 教育部二级教授(2010年)

  • 中国工程院重大调研项目咨询专家(负责海洋用钢)(2011年)

  • 中国工程院重大调研项目咨询(钢铁组)专家组组长(2013年)

  • 创建了我国高校中首所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并首任院长2013年)

  • 创建了上海市海洋局深海钻采装备防护工程中心并首任主任2012年)

  • 创建了上海市深海材料蚀损过程高校重点实验室并首任主任2015年)

  • 创建了上海海事大学—宝钢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防护联合实验室并首任主任2017年)

  • 广州航海学院《海洋苛刻环境材料蚀损过程控制工程中心》主任2019年)

  • 广州航海学院《海洋严酷环境使役材料与运维装备》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2021)

  • 鉴于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学术影响,获得2018、2019、2020年度海洋工程领域全球高被引学者


    陈爱国

    男,广州航海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后、硕士导师。

    船舶与海洋工程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带头人,广东省船舶节能减排与安全监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普通高校船舶可再生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造船工程学会船舶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船舶轮机与电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海事局船舶登记委员会专家、SCI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 Measurement》审稿专家、《中国海洋平台》杂专编委会副主任委员、《船舶与海洋工程》理事会理事、《广东造船》编委。

    主持和参加了40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包括: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获得国家三等奖1项,发表了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检索和核心期刊23篇,获广东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广东省航海学会优秀论文奖各1篇,主、参编专著5部,其中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申报和获得专利与软件著作权45件。


    聂宇宏

    女,教授,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从事教学工作18年,教学管理工作2年,发表教改论文3篇。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多次荣获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课堂授课效果获得学生认可。主持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度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工程热力学》的建设。并负责广州航海学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能源与动力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能源动力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等教学项目。

    近年讲授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与设备》等。

    研究领域:热工设备内的热力分析及结构优化。

    社会兼职:广东省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童军杰

    男,教授,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硕士生导师。

    共主持广东省自然基金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1项,以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发表发表学术论文32篇,SCI和EI检索11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2项,获批23项,其中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广州航海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批广州市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1项;以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11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

    近年讲授课程:《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热交换器设计》。


    王立涛

    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2003年3月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8月晋升为教授,获2005年度省级“十五”优秀人才经费资助;2007年度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十佳优秀教育培训工作者”、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国家863计划专家库专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会会员;广东省科技特派员、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广东赛区组委,校级学术骨干、2007年度校级“先进个人”,2011年珠海市先进教师,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学名师。2016年广州航航学院优秀教师,2018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1年广州航海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9-2023广东省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3D打印、智能装备、CAD/CAE/CAM及车辆工程、制造业信息化等;主持国家“863”项目1项(2006AA04Z244)、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06012100B)、安徽省自然基金1项(050440105)、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6KJ077A)、安徽省教育厅项目1项(2004kj051)、芜湖市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60余万元;完成安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EI收录、检索、索引31篇,ISTP收录5篇,编著教材4部。


    李春香

    女,教授,电气工程专业负责人。

    2014年获得校级教学名师奖。近年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教学名师培育等“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研究项目4项。近年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2016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1项、2017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2019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近年讲授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等。

    社会兼职:广东省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苏发

    男,广州航海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机器人工程专业负责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机械工程与机器人工程专业方面的教学、科研及教育管理工作。荣获“三育人”、“优秀教师”、“优秀本科毕业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效精密加工技术、智能装备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3项,主持厅级项目2项,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收录8篇。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项。主持省、市及校级各类教育研究项目10多项,主编教材4部。

    近年主要讲授:《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学》、《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制图》、《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等。

    校外兼职:广东省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分会理事、广东省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分会理事。


    郭海龙

    男,博士、教授。

    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千百十人才校级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新能源车辆节能减排技术,担任《内燃机学报》等期刊编委和审稿人、全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新能源校企合作协会副会长等多项社会兼职。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多次获教学质量优秀奖,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获省一等奖1次,主持参与各类项目25项,出版专著教材14部,获专利15项,参编行标1部,团标2部,发表SCI、EI、核心等论文30余篇。

    近年讲授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移动机器人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等。


    陈建平

    男,教授,资产装备处处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结构分析、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船舶经济性分析、航运经济性研究。主持科研项目38项,其中国家级2项,参与国家和工信部重大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8项,厅级8项,横向课题15项目。主要参与人项目15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共发表学术论文52篇,其中SCI和EI索引论文18篇。出版《船舶流体力学》等教材共5部。获得专利授权20件,软件著作权8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主讲课程《船舶流体力学》、《广东船舶史》获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称号,《船舶流体力学》获推荐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近年讲授课程:《船舶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广东船舶史》。

    社会兼职:广东船舶工业协会副会长,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监事,广东造船学会船史专委会主任委员,广州港口航运协会港航高新技术应用专业专委会委员。


    陈俊发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员,广东造船工程学会专家,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理事、专家,《中国修船》编委会委员。

    长期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设计、建造、升级改造和修理工作,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企业运营及重大项目策划、管控。主持参与过重大项目8项,其中:2013年《船舶分段制造数字化车间》研究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办公厅批准实施;2014年《28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改装为海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关键技术研究》获广州市南沙区自主创新项目奖,2016年获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科学进步一等奖;《70米DP2多用途工作船》研制2015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舒适性(HAB)深海动力定位船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获中山市2016年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坞修量化管理》获第十八届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加强信息化、打造数字化修船》获第十八届广东省企业信息化建设创新成果二等奖。发表文章6篇;发明专利授权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件。

    近年讲授课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船舶设计原理》、《船舶建造工艺》。


    钟碧良

    男,教授,教务处处长。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化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FIRA系列微型组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广东省科技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的保险业潜客识别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广东省部产学研重点项目《大型挖泥船疏浚数字化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AIS信息环境的船舶交通系统理论与模型的研究》等20多项科研项目,一些科技成果在企业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经济与社会效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被SCI、EI,ISTP等三大索引9篇。

    近年主要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和研究生论文。


    刘志军

    男,教授,教务处副处长。

    南粤优秀教师,市智能船舶与船舶智能制造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负责人,省教育厅普通高校船舶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省教育厅普通高校船舶智能制造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机器视觉、无人驾驶等方面的教科研工作,以一作发表论文近30篇,近5年教科研经费近800万。


    温兆麟

    男,教授,科研处、发展规划处处长。

    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辽宁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机械工业出版社优秀作者。2013年9月至12月到广东省委党校参加中青班干部培训学习。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编《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与机械创新设计》、《物流设施与设备》等教材及参考书。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其中省部级科研5项,包括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课程与教学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12项。主持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物流子项目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任务。


    刘杰华

    男,教授,现任学校筹建办主任。

    200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遴选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百级(省级)学科带头人。工作以来,主讲过机械制造专业十几门专业与专业基础课程,指导了各类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多次评优并获得各类“教学四好青年”、“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先后在《中国机械工程》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其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刀具精确设计理论与实践》、《金属切削与刀具实用技术》),被国际权威检索三大索引《EI》、《ISTP》收录论文十一篇/次。分别于1987年、1999年、2001年、2006年获得中国核工业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成果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湛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徐曼平

    男,博士,教授级高工。

    荣获中国船级社科研成果二等奖,广州航海学院多次年度科研优秀奖,广东省教育厅2019年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发表论著近70篇,主编教材2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件,主持30多项省厅级各类科研项目。

    近年讲授课程:《船舶柴油机》、《能源动力工程》。


    白明

    男,研究员(三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主持完成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北斗的智能交通及物流管理系统平台的研发与示范应用》(300万元)和省级教研项目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15篇);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主编出版教材两部。

    近年讲授课程:《电气控制与PLC》、《供配电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船舶电站》、《C/C++程序设计》等。


胡金鹏

男,广州航海学院(广州交通大学 筹)教授、中科院大学理学博士、硕博导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省高层次人才、市领军人才。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海洋工程),自然资源部国家级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库专家(海洋工程水动力),教育部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专家库专家(海岸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项目会评专家(海洋工程),广东省委重大人才工程评审专家(海洋工程),福建省省杰青和重大项目会评专家(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数理、工材、地学),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专家(海洋工程)。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CI Q2收录)、《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广东造船》等期刊编委,Renewable Energy、Ocean Engineering、Coastal Engineering、China Ocean Engineering、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等杂志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极端水文动力环境、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深远海可移动智能消浪装备。研究成果在港珠澳跨海大桥、国家万山波浪能示范场、海上风电场、海洋牧场和港口航道建设中得到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2项、自然资源部项目2项、省人才项目2项、省基金项目1项、省交通厅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3项、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专题研究项目2项、海上风电工程项目10项、其它企事业课题30余项,主持项目总经费5000余万,另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央军委海军预研项目等纵横向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参编规范1部。获中施企协中国工程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1项,广东造船协会优秀论文奖5项。

近年主要讲授课程:本科生《流体力学》《海岸动力学》《海洋工程环境》《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水运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研究生《计算流体力学》《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模型实验》《波浪数值模型》。

人才培养:已指导毕业硕士10人、博士2人。


张运秋

女,博士,广州航海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极端波浪及其工程应用、波浪能资源评估、波浪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专家库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海洋能标准委员会评审专家;担任Ocean Engineering、China Ocean Engineering、Acta Oceanologica Sinica、太阳能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纵向项目16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各5项;参与纵向项目近20项,其中涵盖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专项等多种类型的项目。发表科技论文近50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的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参编并出版专著4项;参编并出版标准4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

近年主要讲授课程:本科生《结构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研究生《随机波浪及其工程应用》。


杜昊

男,广州航海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硕士导师。

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ISO/TC107 NWIP13123项目中方专家,《表面技术》、《材料科学》等刊物审稿人。

负责和参与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8项;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rrosion Science和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八十余篇(第一作者25篇,通讯作者7篇)。其中,一区论文近三十篇;编著出版《硬质与超硬涂层-结构、性能、制备与表征》(化学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定向孔多孔金属-制备、性能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2件,多项研究成果已获得应用;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




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