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航海学院(广州交通大学筹)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海洋严酷环境使役材料与运维装备》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船舶工程材料、海洋工程装备蚀损防护、海洋极端环境材料研发。研究成果在深海石油钻采用钢及防护、雪龙号级别钢材等方面得到采用;开展了南海高湿热及深海环境多因素(特别是微生物附着蚀损)耦合条件下材料蚀损机理与防护研究,突破了有菌腐蚀试样微观检测技术;突破了深海石油钻采装备表面强化处理工艺及其防护材料制备技术近10余年来,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排名第一)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排名第一)
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06(排名第一)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排名第一)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排名第二)
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排名第二)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2008(排名第一)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发明创新特等奖,2007(排名第一)
山东省省委省政府科技重奖,2009(排名第一)
山东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排名第一)
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排名第一)
教育部材料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
山东省政府聘任蓝色兴鲁计划(海洋材料)领衔科学家(2006年)
山东省首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2年)
创建了教育部海洋材料制备与防护技术工程中心并首任主任(2007年)
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海洋材料附着),2011(排名第一)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洋材料制备),2013(排名第一)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深海材料制备),2016(排名第一)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海洋材料腐蚀),2016(排名第二)
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二等奖(海洋防护材料),2012(排名第一)
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一等奖(海洋防护材料),2011(排名第二)
海洋材料微生物附着腐蚀2010年(第一作者,科学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
海洋工程材料学2006年(第一作者,科学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
深海极端环境材料蚀损2017年(第一作者,科学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
上海市领军人才(2012年)
教育部二级教授(2010年)
中国工程院重大调研项目咨询专家(负责海洋用钢)(2011年)
中国工程院重大调研项目咨询(钢铁组)专家组组长(2013年)
创建了我国高校中首所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并首任院长(2013年)
创建了上海市海洋局深海钻采装备防护工程中心并首任主任(2012年)
创建了上海市深海材料蚀损过程高校重点实验室并首任主任(2015年)
创建了上海海事大学—宝钢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防护联合实验室并首任主任(2017年)
广州航海学院《海洋苛刻环境材料蚀损过程控制工程中心》主任(2019年)
广州航海学院《海洋严酷环境使役材料与运维装备》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2021)年
连续获得2018至2022五个年度海洋工程和交通工程领域高被引学者;从2021年至2025年连续5年荣登:斯坦福大学携手爱思唯尔(Elsevier)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